太美医疗科技太美医疗科技太美医疗科技太美医疗科技
  • 中文
  • English
  • 首页
  • 关于我们
    • 关于我们
    • 联系我们
    • 新闻中心
    • 服务等级(SLA)
    • 隐私声明
  • 解决方案
    • 协作平台
      • TrialOS 药试圈
      • iDCT远程智能临床研究解决方案
      • iRMS远程监查解决方案
    • 专业软件
      • 医药研发软件
        • eCooperate(CTMS)
        • eAchives(eTMF)
        • eCollect(EDC)
        • eImage医学影像阅片系统
        • eCollege培训系统
        • eQuality临床研究稽查系统
        • eBalance(IWRS)
        • eVisit
      • 医院软件
        • eSite机构管理系统
        • eTrial一期病房系统
        • eTime项目工时管理
        • IIT-EDC 科研数据采集系统
        • IIT-X 智能临床科研平台
        • IITMS科研项目管理系统
        • GCP-X智能临床试验平台
        • NomenCTMS
        • eScreening
        • SSU中心快速启动服务
      • 市场营销软件
        • ONECEM-SCRM
        • ONECEM-SFE
        • ONECEM-Event&Engagement
        • ONEInsight营销数据中台
      • 药物警戒软件
        • eSafety药物警戒系统
        • eSafety药物警戒系统国际版
        • eSafety-SAE
        • CAPS计算机辅助药物警戒体系
    • 创新解决方案
      • 独立影像评估解决方案
      • TrialPartner- 数字化SMO解决方案
      • 药物警戒数字化生态解决方案
      • 科技型临床研究服务
      • 医药数字化营销解决方案
  • 加入我们
TrialOS登录
  • 首页
  • 关于我们
  • 新闻中心
  • 市场活动
  • 2019 IRC精品研讨会全国行圆满落幕,精华知识汇总
2019-11-07

2019 IRC精品研讨会全国行圆满落幕,精华知识汇总

时值2019年4季度,太美医疗科技IRC精品研讨会全国行于南京场圆满落幕。在此,我们真诚致谢在研讨会中给予精彩演讲和分享的阅片专家:周清教授、张盛箭教授、任刚教授、邓宇教授、赵振军教授;来自制药企业的临床专家:华烨博士、张昕先生、孔亮先生、胡国强先生、刘颐博士;以及太美医疗科技医学影像事业部的蔡鑫先生、汪洋先生,太美医疗科技临床研究事业部的马东先生。同时,感谢前来参与研讨会的北京、上海、广州、成都、南京的同仁们。相信我们的相聚和碰撞,能够对中国临床研究行业的前行发挥积极的作用。

   特奉上5场研讨会的精彩专业知识点,供同仁们参考。

01 IRC运营

蔡鑫,太美医疗科技医学影像事业部总经理

孔亮,江苏康宁杰瑞临床运营副总裁

1、IRC的目标:

评估过程中,最小化可能产生偏移和可变性的因素,给申办方提供更客观、可靠的评估结果,增加数据有效率和准确率。

2、早期与IRC进行试验方案咨询,避免不当运用IRC,例如:

  • 要求PI参与IRC;
  • 要求IRC不断干预PI诊疗,容易引起不当诊疗方案(例如假性PD等)。

3、早期与IRC进行讨论,避免数据采集无法满足评估要求,例如:

  • mRECIST标准未要求采集动脉期强化病灶;
  • Lugano2014标准,但未收集PET临床信息。

4、如何看待IRC与研究者的评估差异?

IRC和PI是2套平行的评估系统:IRC负责数据准确性,PI是为受试者负责;除去特定场景,IRC不会与PI互通结果。

5、IRC与PI疗效评估不一致应如何看待?

  • 需正视疗效评估的差异,IRC与PI的结果无需强制一致。申办方需要明确评估差异的来源,例如:临床数据差异,评估人员资质、背景差异,研究者与IRC对标准理解的偏差,研究者出于诊断角度与独立评估方面有差异等等;
  • IRC供应商作为与申办方连接的桥梁应减少差异。减少差异的措施:加强PI评估标准培训,统一评估人资质,项目早期分析差异原因等。

6、IRC是否需要采取实时阅片?

入组合格性确认案例说明:33%的数据未及时上传,17%的数据未及时回复质疑,IRC处理超出时限仅为6%。此案例说明在实时阅片的运营层面来说,更多需要关注研究中心的响应速度。是否需要采取实时阅片需考虑的要点:研究中心的刻盘时限、沟通时限、质疑回复时限等。

7、申办方的IRC运营经验分享:

  • 加强沟通,收集各方面信息,综合考虑项目需要;
  • 早期勇于尝试,不怕犯错,才能发掘配合度高的供应商;
  • 选择充分适合项目需要及项目客观条件的合作伙伴;
  • 合作双方的紧密合作至关重要,最终可实现双赢;
  •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有奖有惩,能充分激发双方积极性及潜能;
  • 在平时工作中提升向上管理的能力,加强与领导的沟通,有效协助领导决策,合理安排平时工作重点。

02 RECIST 1.1

邓宇博士,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放射科

1、原先病灶经过局部治疗,一般选为不可测量病灶(包括放疗等),除非明确进展。2、基线靶病灶选择要考虑是否有可重复性。可重复测量的病灶举例:肺结节和胸膜病灶,推荐选肺结节作为靶病灶,而不推荐选胸膜病灶;3、最大病灶vs可重复测量病灶:优选可重复测量病灶作为靶病灶;举例:胃vs腹膜后,推荐选腹膜后病灶作为靶病灶,即使胃部病灶更大。4、明确的进展:有靶病灶时,必须是非靶病灶整体水平实质性恶化,一个或多个非靶病灶轻度增大不足以界定为明确的进展。仅有非靶病灶,需要考虑整体肿瘤负荷的增加。5、新病灶需要明确:基线病变疗效评估为PR或CR时特别重要;基线影像的完整性及后续访视扫描是否覆盖完全非常重要!否则后续访视可能因“新病灶”触发PD。

03 Lugano

张盛箭博士,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放射诊断科

1、选取靶病灶,应先看PET图,再精细看CT/MR图像。2、FDG摄取高或者肿大的淋巴结不一定全是淋巴瘤所致。淋巴瘤患者年龄大,通常有感染,也会导致淋巴结肿大。正常淋巴结也可能长径大于15mm,如颌下淋巴结肿大(牙龈炎)、腹股沟淋巴结肿大(脚癣)、腋窝淋巴结肿大等。3、如果PET-CT可用,只能选择评分≥4的作为靶病灶,在CT中测量靶病灶。4、若病灶将血管或气管壁包住,需连血管或气管壁一并测量(推荐不要选为靶病灶)。血管或气管壁本身的厚度在评估为CR时需要临床再行判断。如有别的单个淋巴结四周清晰可选,建议不要选择融合淋巴结病灶为靶病灶。5、胸腔积液或腹腔积液,要看是否是淋巴瘤引起的,不确定的情况下一般不要选做非靶病灶。6、绝大多数的PET显示的肝脏及脾脏的高代谢灶,都是淋巴结浸润;肝脏及脾脏 PET的准确性高。当无法明确病灶大小的情况下,结合MRI选择;若仅可选做CT,无MRI,那么脾脏病灶最好不要选为靶病灶(不同扫描时间对脾脏大小的判断影响大)。7、PET评分X:炎症、感染、运动后肌肉高代谢等与淋巴瘤无关的高摄取。

8、放疗后的病灶是否可以作为靶病灶:2倍以上明显增大可认为进展,选为靶病灶。但需要注意,退缩时不会退缩为最小,最佳评价仅能退缩到纤维化大小。

04 精彩Q&A

专业听众的专业问题

专家的专业解答

Q1:实体瘤标准,空洞病灶是否需要去除?答:对空洞病灶的测量方法目前有2种,一种可以越过空洞直接测量,第二种可以去除空洞,学界尚未形成统一意见。目前IRC通常选择直接测量并计算SOD,但专家可能根据对空洞大小的判断调整访视点总体疗效结果。

Q2:PET-CT与增强CT的检查频率?PET做了是否还要做增强CT?IRC是否有推荐检查频率?答:增强CT建议每次都做。专家认为辐射量对于肿瘤病人的伤害在可接受范围。受限于PET检查的高成本,其检查频率往往在项目的方案设计阶段具体讨论。例如,对于弱依赖于PET数据的评估标准,PET的频率可能根据受试者实际情况,由研究者决定是否加扫;对于强依赖于PET数据的评估标准,受试者的整个随访周期中,PET检查可能设置在一些关键节点,为3-4次左右。

Q3:Lugano2014 中PD定义的摄取明显增加是否有可以量化的指标?答:可以参考PET评分和病灶摄取体积及个数的变化。对于评分已经为5分的情形,SUV摄取进一步增加的情形,目前没有定量标准,取决于评估人的主观经验。

Q4:影像手册中规定基线的平扫+增强是否有必要?

答:平扫数据更有利于确认疗效评估。平扫+增强有助于基线确认及选择靶病灶,区别选择一些例如寄生虫或感染产生的病灶。另外,随着用药进程非基线访视可能出现的造影剂不耐受无法进行增强CT,那么基线平扫的数据就至关重要。

相关文章

2022-07-29

太美医疗科技入选2022年《财富》中国最具社会影响力创业公司


查看更多
2021-07-13

太美医疗科技亮相生物医药前沿技术大会,药物警戒全球化战略如何布局引深思


查看更多
2021-06-16

第二届中国智能肿瘤学大会在渝召开,临床试验智能化分论坛受瞩目


查看更多
2021-04-23

太美医疗科技发布自动化临床数据解决方案, “CRF设计平台+EDC+数据分析技术”组合模式破解临床研究数据痛点


查看更多
2020-11-27

太美医疗科技:协作共建,携手共治 | 药物警戒生态合作学术交流会在沪举行


查看更多

公司联系方式

  • 产品支持热线:400-699-1906
  • 市场部:021-80348015 转 市场部
  • 业务咨询:bd@taimei.com
  • 媒体合作:pr@taimei.com
  • 太美医疗科技公众号
  • 嘉兴行政总部
  • 电话:0573-82682386
  • 地址:浙江省嘉兴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昌盛南路36号智慧产业创新园9号楼3层
  • 北京分公司
  • 电话:010-67705952
  • 地址:北京市朝阳区广渠路31号院北汽资产大厦401室
  • 南京办公场所
  • 电话:025-85673776
  • 地址:江苏省南京市中山东路288号新世纪广场A座3004室
  • 上海运营中心
  • 电话:021-80348015
  • 地址:上海市闵行区田林路889号11号楼
  • 成都办公场所
  • 电话:028-65225300
  • 地址:成都市成华区府青路二段2号凯龙财富大厦
  • 广州办公场所
  • 地址: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兴泰路264号基盛万科大厦A区A栋1805-1806
Copyright©2023 浙江太美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
浙ICP备13033914号
浙公网安备 33049802000047号
    • 此页没有可用翻译